由养树到养人术

  • 作者:曾敏
  • 来源:数字科学系
  • 点击:24
  • 时间:2025-11-13

管仲于其《管子·权修》中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翻译过来就是,(做)一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种植庄稼的;(做)十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栽种树木的;(做)一生的打算,没有比得上培养人才的。此处并没有谈到种树与养人的直接关系,但是种树和养人到底有没有关系呢?我想说,有。养人就好比养树。

近期在不同的班级,都在带着不同的学生学习赏析同一篇课文——《种树郭橐驼传》。此文为千年以前唐代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柳宗元所写。文章主体内容为:一个叫郭橐驼的种树人,其貌不扬,弓腰驼背,于是被人取了一个绰号叫做“骆驼”。郭橐驼不但不生气,怨怼给他取绰号的人,还觉得这个名号很是符合他的形象气质,于是把自己本来的名字也舍弃了,自己叫自己“郭橐驼”。郭橐驼有个“独门绝技”,就是种树。为什么说是“独门绝技”呢?文章谈到了四点理由——第一,就是他所种植的树广受欢迎到了打破古代严苛的阶级限制的程度,既能够为豪门贵族提供观赏的精神需求,又能够满足普通老百姓靠贩卖果子为生的物质需求,所以凭借着种树的技能,郭橐驼这个人也广受欢迎起来;第二,但凡把郭橐驼所种的树拿去移植,就没有不存活的;第三,看郭橐驼所种的树不仅长得高大繁茂,结的果子还早又多;第四,其他种树人暗地里去观察模仿郭橐驼,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比得上郭橐驼。作者柳宗元也听说了郭橐驼的名号,于是去询问了郭橐驼的种树之法。郭橐驼毫不吝啬地谈到了他是如何种树的,综而观之,其树能够种得好的根本原因只有一点,那就是能够“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我想说,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并保留其天性的一个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要对树有足够的了解。种树养树如此,养人不也是一个道理吗?柳宗元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借郭橐驼种树的故事来谈为官治民之道,唤醒那些昏庸的官吏。而我却想借这个故事来谈谈育儿教生养己之道。

已为人父母多年的我像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我们要养好自己的孩子,也要跟着孩子一起学习进步。同时,我们养好孩子的一个前提不也像郭橐驼养树一样,要对自己的孩子有着足够的了解,不仅包括孩子的生活习性,还有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身体的和心理的,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方法,该关爱的时候关爱,该放手的时候放手,孩子自会像郭橐驼所种的树一样长得很好。

同样,作为老师的我们,在教育自己学生的时候,不也要遵循同样的道理吗?!当然,树和人还是有区别的,人的动态发育变化远比树要复杂得多,这就需要我们付出许多时间、精力和心血,克服重重困难去做这个事,但是不管结果如何,我相信,既然已经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师,我们都应当都会身当其责,扮演好母亲、父亲、老师的角色!

同时,我们也要像郭橐驼一样,了解自己,正视自己,扬长避短,像养树一样养自己,爱自己,呵护自己。学会好好地爱自己,才能够好好地爱他人,爱自己的父母,孩子,朋友,学生……

学郭橐驼种树,让我学到了如何养己,如何育儿,如何培养学生!更是让学生明白了了解自己,爱自己的重要。若是所有学生都能够了解自己,爱自己,正视自己的现状,所需所求,像郭橐驼养树一样去学自己的专业技能,相信多年以后,学生们也能够成为郭橐驼那样广受欢迎的人,有立锥之地,立足之本,不仅活得好,还能够活得光鲜亮丽,也不枉老师多年悉心的教育和父母用心的栽培了!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