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使命在肩,伟大旗帜,光耀千秋。八十年前硝烟散尽,2025年9月3日的阳光穿透历史的烟云,照耀着庄严的阅兵场。今日上午,学院全体师生共同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盛大阅兵直播,全场肃然起敬,共同见证这一承载着血火记忆与和平希冀的国家仪式。当日寇的铁蹄践踏我山河,当烽火连天蔽日月,是先辈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而今钢铁洪流驶过长安街,银鹰翱翔于湛蓝天空,战车隆隆,国家以最庄严之礼仪,告慰那些长眠地下的英灵:山河已无恙,英雄请安息。
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直播的庄严时刻即将到来时,汽车工程系的老师们为全系学子准备了一场特别的“观看须知”。这并非寻常的理论讲解,而是一次将民族记忆与专业理想深度融合的灵魂叩击,一次在历史坐标中寻找自身位置的匠心导航。讲台上,老师用沉静而有力的声音,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八十年前。“九月三日,就是这台人类文明‘正义引擎’彻底击溃‘法西斯故障’的胜利点火日!”老师以专业的比喻切入,瞬间抓住了所有学生的心。“八十年前的今天,那场席卷全世界、吞噬数千万生命的灾难性‘撞车’终于被强行制停。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以最惨烈的牺牲、最坚韧的抵抗,为这场全球‘故障排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个日子,是人类驶回理性的伟大转折,是和平与发展的‘新纪元启动键’。”“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发动机的轰鸣意味着动力的迸发。而历史,也有一台永恒的‘引擎’,它的启动与熄火,决定了人类的命运走向。”
荧屏上,战旗猎猎,步伐铿锵。三军将士目光如炬,挺拔的身姿仿佛与历史长河中那些前仆后继的身影重叠。新型国防装备静默前行,诉说着一个民族从沉沦到奋起的峥嵘历程。谈及阅兵,老师们巧妙地引入了汽车工程的术语,进行了精妙的类比,“大家看一辆车,首先看到的是它的造型、它的漆面、它的动力。但支撑所有这一切的,是它的底盘——坚实的车架、精准的悬挂、可靠的传动系统。”“今天的阅兵式,就是一个国家最先进的‘安全底盘’的集中展示。” 老师的话引人入胜。“那整齐如一的方阵,展现的是国家组织的‘刚性车架’;那精准流畅的调度,体现的是指挥体系的‘精准转向’;而那巍峨行进的装备,则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最强悬挂’和‘无敌传动’!”“我们展示力量,绝非崇尚武力。阅兵,是一次对国家‘安全底盘’的全面质检,是对所有潜在风险的最强警示:我们有决心、有能力碾碎一切来犯之敌,守护好每一位国民的‘平安驾乘’。”
最后,老师们将话题引回学生的身份与未来,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的汽车工程师,是‘中国智造’的缔造者。你们手中的图纸和代码,与长安街上的铁流,本质上做着同一件事——为国家赋能,为民族提速!”“昔日的先辈,用血肉之躯铺就了救亡图存的‘生命之路’。今天的我们,更当以智慧与匠心,打造引领复兴的‘超级赛道’!你们今天所学的每一个原理、所攻克的每一个难题,都是在为这辆飞驰的‘中国号’巨轮锻造更可靠的零部件,编写更智慧的驾驶系统,注入更强劲的澎湃动力!”
九月三日,不是日历上普通的一页,它是民族精神的刻度,量度着我们从哪里来,向何处去。当最后一列方阵走过,余音绕梁不息,那不仅是引擎的轰鸣,更是一个古老文明走向复兴的足音,沉稳而坚定,响彻时空,永世回响。
供稿人:苏柯文
2025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