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技能勇担当 匠心筑梦向深蓝 ——毕业学子王双荣
日期:2025-07-02  作者:就业与产教融合办公室 来源:  浏览量:0

在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身着工装的王双荣正专注地进行船舶钳工作业。这位藏区“9+3”的毕业生,用精湛技艺在大国重器建造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职业篇章。回溯求学时光,那个曾经内向腼腆的少年,正是在德阳安装技师学院的培育下,完成了从技能“小白”到行业骨干的蜕变。

2016年,王双荣踏入德阳安装技师学院,开启了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化控制专业学习生涯。初入校园时,性格内敛的他并不引人注目,课堂上总是安静聆听,课后默默钻研。但老师们很快发现,这个沉默寡言的学生身上,有着同龄人少有的踏实与专注。学院“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他打开了通往技能世界的大门;专业课堂上机械原理、装配工艺等晦涩知识,在老师生动的案例分析中变得通俗易懂;学院配备的实训车间,更是他动手实践的平台。

一次刻骨铭心的实训经历,成为王双荣职业成长的转折点。在一次零件加工实训中,因操作疏忽导致零件报废,自责与挫败感瞬间将他淹没。金老师用温暖的鼓励驱散了他的心理阴霾:“犯错不可怕,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出了学校容不得半点马虎,要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他不仅掌握了正确操作方法,更将此番话铭记于心,也让他在日后的工作中始终保持着严谨细致的作风。此后,每当遇到技术难题,他总会想起金老师这位“行走的百科全书”。厚积薄发终有时,2018年学院第七届技能文化节上,王双荣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在“平面划线”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毕业后,王双荣入职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将在母校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建造大国重器的实际行动,在船舶钳工岗位上继续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所从事的工作,是船舶建造的核心环节,工序衔接紧密,技术含量高,每一步都关乎全局。其连贯性极强的特性要求必须慎之又慎,严格遵循工艺与图纸。他说这份工作赋予他的不仅是专业技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在公司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师傅的倾囊相授下,王双荣始终保持着昂扬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各类技能竞赛与技术创新活动,在磨砺中不断前行,2021年,他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公司选派参加广东省钳工职业技能竞赛集训的九名选手之一。面对高手如云的省级赛场,初涉竞赛的他深感压力。但他深知钳工竞赛“丝毫定输赢”的严苛标准,唯有做到“快、准、精”方能脱颖而出。为期三个月的封闭集训,汗水浸透工装,但付出终有回报。在强手林立的省赛中,他凭借扎实的功底和稳定的发挥,最终荣获“优胜奖”,这份成绩给当时年仅20岁工作仅两年的王双荣带来了莫大的鼓舞。此后,他乘胜追击,在2022年度事业部“茁壮杯”钳工技能竞赛中勇夺第一名,在2023年“羊城工匠杯”技能竞赛中再获“优胜奖”,在2025年公司“先锋杯”技能竞赛中再次斩获第一名。一次次的竞赛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追求卓越永无止境,唯有持之以恒、精益求精,方能行稳致远。

 

入职第二年,王双荣有幸加入公司“技师创新工作室”,得以跟随技能大师们学习、探讨、攻关。这极大地开拓了他的工作思维和格局。在师傅们的带领下,他积极参与班组QC活动,连续两年获得公司QC论文发表二等奖,参与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所在班组获评2022年“广东省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信得过班组”、2023年“中国船舶有限公司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同时,他积极参与公司“青年五小创新活动”,针对生产中的瓶颈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其成果在2021年度评选中荣获“五小创新成果”一等奖。这些创新实践活动,让他学到了书本之外的知识,培养了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日常工作充满了激情。

作为生产一线员工,他身边不乏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他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显著提升,不仅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同事们的认可,获评2023、2024年度“优秀员工”称号。这份荣誉对他而言,既是激励,更是鞭策。

展望未来,他将不断锤炼技术本领,立志成为一名高技能人才,在工作中积极传递正能量,肩负起传承工匠精神的使命。